矿物棉指针型测厚仪-建筑保温的试验操作步骤
矿物棉指针型测厚仪的试验操作步骤需严格遵循国家标准 GB/T 5480-2017《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》的要求,结合仪器特性和矿物棉柔性、弹性的特点,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可靠。具体步骤如下:
一、试验前准备
1、环境条件调节
将待测试样和仪器置于标准环境中至少 24 小时(若样品为新生产或刚运输至实验室,需延长平衡时间),环境要求:1.1温度:(23±2)℃。1.2相对湿度:(50±5)%。1.3避免阳光直射、气流剧烈波动或振动,确保仪器和样品状态稳定。
2、样品准备
2.1样品选取:从同一批次产物中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(板、毡、管等),样品尺寸需满足测量需求(如板状样品Z小尺寸不小于 200mm×200mm,避免边缘效应影响)。2.2样品处理:若样品表面有浮尘、碎屑,用软毛刷轻轻清理;若为带贴面的制品(如铝箔贴面),需确认试验是否需Q除贴面(按产物标准要求执行,无T殊要求时保留原始状态);管状样品需截取平直段,确保测量面平整。
二、仪器校准与检查
1、仪器外观与状态检查
1.1检查测头(上、下压板)表面是否平整、无划痕或变形,避免接触样品时受力不均。1.2检查指针表盘刻度是否清晰,指针转动是否灵活、无卡顿,确保读数准确。1.3确认压力调节装置(如砝码、弹簧)是否完好,压力值是否符合标准要求(通常为 50±1.5Pa,通过压板面积计算压力:压力 = 砝码质量 × 重力加速度 / 压板面积)。
2、归零校准
2.1将仪器下测头(基准面)清理干净,确保无异物。2.2缓慢放下上测头,使其与下测头轻轻接触(无样品状态),此时指针应指向 “0" 刻度。2.3若指针偏离 “0" 刻度,通过仪器归零旋钮调节,直至指针准确对准 “0" 刻度,完成基准校准。
叁、样品测量操作
1、样品放置
1.1将预处理后的样品平稳放置于下测头中心区域,确保样品表面与下测头奥全贴合,无褶皱、翘起或悬空(管状样品需使用弧形托座辅助固定,保证测量点为管壁窜厚处)。1.2避免样品边缘超出下测头范围(边缘易变形,导致测量偏差),若样品尺寸较大,需选取样品中部区域测量。
2、施加压力与读数
2.1缓慢转动仪器升降手柄,使上测头匀速下降,直至与样品表面接触并施加预设压力(50Pa),过程中避免冲击样品(防止样品过度压缩)。2.2待指针稳定后(约 3-5 秒,弹性材料需静置至形变稳定),通过锁紧机构固定指针位置(防止振动导致指针偏移)。2.3读取表盘刻度值,J确至Z小分度值(通常为 1mm,高精度仪器可至 0.1mm),记录S次测量数据。
3、多点测量
3.1为避免样品均匀性差异影响结果,需在样品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:(1)板状 / 毡状样品:至少测量 5 个点(中心 1 点 + 距边缘 25mm 处的 4 个角点)。(2)管状样品:在圆周方向均匀选取 3-4 个点,测量壁厚。3.2每次测量前需重新校准归零,更换测量点时确保样品位置稳定,避免移动导致偏差。
四、数据记录与处理
1、数据记录
1.1记录每个测量点的厚度值,注明测量位置(如 “中心"“左上角" 等)。1.2若某点测量值明显偏离其他点(如因样品缺陷导致),需标记该异常值,并在备注中说明,B要时增加测量次数补测。
2、结果计算
2.1计算所有Y效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,作为样品的 “平均厚度"。2.2若需判定产物是否符合标准,需将平均厚度与产物标准中的厚度允许偏差对比(如 GB/T 11835《绝热用岩棉、矿渣棉及其制品》中对厚度偏差的要求)。2.3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(或按产物标准要求的精度保留)。
五、试验后整理
1、仪器清理:测量结束后,升起上测头,移除样品,用软布清理上、下测头表面残留的矿物棉碎屑,避免堆积影响下次测量。
2、仪器复位:将指针调回 “0" 刻度,松开锁紧机构,关闭仪器(若为带电源的辅助装置需断电),放置于干燥、无尘的环境中。
3、样品处理:按试验要求保留或处置样品,记录试验环境参数(温湿度)、仪器型号及校准状态,确保试验可追溯。
六、注意事项
1、禁止在测头未归零或压力未校准的情况下直接测量,避免数据无效;
2、测量过程中禁止用力按压仪器或样品,防止仪器变形或样品过度压缩;
3、定期(建议每 3 个月)对仪器进行计量校准,确保压力、分度值等参数符合标准,校准记录需存档。
七、总结
通过以上步骤,可驰效保证矿物棉厚度测量的准确性和重复性,为产物质量判定、生产工艺调整或工程验收提供可靠数据依据。要想了解更详细的试验操作步骤,可随时联系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工作人员。